水泥从和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即从可塑状态发展到固体状态所需的时间称为水泥的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又分为初凝和终凝。所谓初凝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达到认为规定的某一可塑状态所需的时间。
初凝表示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并凝聚成块,此时不具有机械强度。终凝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达到认为规定的某一较致密的固体状态所需时间。它表示胶体进一步紧密并失去其可塑性,产生了机械强度,并能够抵抗一定外力。
由于水泥的凝结速度直接影响砂浆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为保证砂浆和混凝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搅拌、运输、浇捣和砌筑,必须要求水泥有一个初凝时间。当施工完毕后又希望混凝土能够较快硬化,缩短脱模时间,因此又要求水泥有不太长的终凝时间。
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
①气温:气温越高,凝结时间越快。
②水泥品种:掺有混合料的水泥凝结时间较长,例如矿渣水泥较同标号普通水泥凝结时间长,低标号水泥较高标号水泥凝结时间长。
③混凝土标号:其他条件相同时,混凝土凝结时间随着标号的提高而缩短。
④水灰比:随着水灰比增高,凝结时间延长。
⑤坍落度:一般坍落度增加,凝结时间可以延长。
⑥外加剂:掺入少量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⑦养护环境:水中混凝土比空气中的凝结时间长。